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形考作业2答案

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一、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形考作业2单选题答案

1、生物膜法一般宜用于()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A、中大规模

B、中小规模

C、大规模

D、各种规模

学生答案:B

2、()池型呈长方形,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

A、斜板沉淀池

B、辐流式沉淀池

C、平流式沉淀池

D、竖流式沉淀池

学生答案:C

3、高链式格栅除污机适用于泵站及污水处理厂渠道较深的进水口处拦截和去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和悬浮物,属于细格栅类型设备。

A、对

B、错

学生答案:B

4、污废水处理厂(站)发生的恶臭气体有()。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甲烷

D、硫化氢

学生答案:D

5、生物池中为保证微生物群生长发育正常,溶解氧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一般以()为宜。

A、6-8mg/L

B、1-2mg/L

C、2-4mg/L

D、4-6mg/L

学生答案:C

6、沉淀池的形式按()不同,可以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A、水流的方向

B、水流的速度

C、池子的结构

D、池子的容积

学生答案:A

7、下列哪项不属于沉淀池的异常现象()。

A、污泥上浮

B、污泥沉降

C、污泥流出

D、池水发黑发臭

学生答案:B

8、集水井中的格栅一般采用()

A、格栅

B、粗格栅

C、一半粗,一半细的格栅

D、细格栅

学生答案:B

9、在生物滤池中,当生物膜生长过厚时会使出水水质下降,此时可采用()方法解决。

A、两级滤池并联、同时进水

B、停止进水,人工去除多余生物膜

C、高频加水,增加布水器转速

D、加大回流水量,借助水力冲脱过厚的生物膜

学生答案:D

10、调节池的作用是()

A、以上都不是

B、调节水量

C、均和水质

D、调节水量和均和水质

学生答案:D

11、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有效水深宜为3-5 m。

A、对

B、错

学生答案:A

12、生物滤池的池壁一般高于滤料0.5m-0.9m,以防风力对布水的影响。

A、错

B、对

学生答案:B

13、格栅运行管理和设计的主要参数除栅距和过栅流速外,还包括()。

A、栅渣量

B、水头损失

C、清渣方式

D、水头损失和栅渣量

学生答案:D

14、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较大的无机颗粒。

A、重量

B、体积

C、比重

D、颗粒直径

学生答案:C

15、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 h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 d的污泥量计算。

A、对

B、错

学生答案:A

16、生物滤池的池壁一般与滤料一样高。

A、对

B、错

学生答案:B

17、分离设备的是采用()方法净化污染物质的设备。

A、生物

B、物理或生物

C、化学或生物

D、物理或化学

学生答案:D

18、格栅栅条断面形状分为圆形和矩形,圆形的水利条件较方形好,但刚度较差。目前多采用断面形式为圆形的栅条。

A、对

B、错

学生答案:B

19、为了保证排水时不扰动池中各层清水,且排出的总是上层水,同时为了防止水面上的浮渣溢出,在SBR工艺中需要用到()。

A、渗水器

B、布水器

C、滗水器

学生答案:C

20、初沉淀根据刮除的污泥不致在倾斜部堆积的要求,污泥斗的坡度要求在()以上。

A、45°

B、60°

C、55°

D、30°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黄金VIP黄金VIP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禁止转载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黄金VIP,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5304.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

(0)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上午10: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件:xingkaowang@163.com

QQ:99437077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人工解题

人工解题

会员学期新增题免费解答

年费享实践作业、小论文定制

可单独实践报告、小论文定制

解题QQ:994370779

售后反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