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抗震构造措施讨论(5%)
请举例说明房屋建筑中有哪些构造措施是为抗震服务的?并具体说明措施的设置要求及其作用?
参考范文一:在房屋建筑中,为抵御地震作用而设置的关键构造措施包括圈梁、构造柱和剪力墙。圈梁是沿房屋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水平设置的连续封闭梁,其设置要求为通常位于每层楼盖处和屋盖处,与楼板紧密现浇成整体;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因地震引起的墙体平面外倒塌,并有效约束砌体墙,使其受力均匀。构造柱则是在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等关键部位竖向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其设置必须与圈梁和墙体紧密连接,即马牙槎砌筑且设置拉结钢筋,形成“弱框架”体系;其核心作用并非独立承重,而是大幅增强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抗侧移能力,在地震中通过自身开裂消耗能量,阻止墙体散落,为人员逃生争取时间。而剪力墙主要应用于框架或高层结构中,为一道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其设置要求具有足够的厚度、连续性和均匀分布性,且需配置双向双层钢筋网;其作用是承担绝大部分由地震引起的水平剪力,通过其高强度和高刚度有效减少结构侧向位移,防止主体结构发生破坏,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这些措施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抗震防线,其核心设计思想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参考范文二:房屋建筑中为抗震服务的构造措施需兼顾 “抗侧移、传力匀、防倒塌”,典型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核心区箍筋加密与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和圈梁。框架柱核心区是框架节点受力最集中的部位,地震时易因剪力过大发生脆性破坏,其箍筋加密需满足:加密区范围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 1/6、500mm 三者最大值,且箍筋间距不大于 1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 8mm(如 C30 混凝土框架柱,核心区箍筋需用 Φ8@100)。该措施能增强节点抗剪能力,防止核心区混凝土压溃,确保框架节点在地震中保持整体稳定,传递水平地震力。
砌体结构抗侧移能力较弱,构造柱与圈梁需协同设置:构造柱沿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布置,截面尺寸不小于 240mm×180mm,纵向钢筋不少于 4Φ12,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且需与墙体采用马牙槎连接(每 500mm 设 2Φ6 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小于 1000mm);圈梁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设置,截面高度不小于 120mm,纵向钢筋不少于 4Φ10,箍筋间距不大于 300mm。二者形成 “竖向 – 水平” 整体骨架,能约束砌体变形,将地震力分散传递至基础,避免墙体开裂倒塌,提升砌体结构抗震延性。
参考范文三:在房屋建筑中,为提升抗震性能而采取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设置圈梁和构造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设置抗震缝以及加强楼梯间的抗震构造。具体而言,圈梁应沿房屋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在每层楼盖处封闭设置,其作用在于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有效约束墙体裂缝开展;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转角、纵横墙交接处等关键部位,并与圈梁紧密连接,形成对砌体结构的约束框架,显著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要求具有足够的厚度和配筋,以保障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并协调各抗侧力构件共同工作。当建筑平面复杂或长度过大时,需设置抗震缝将其分割为规则独立的单元,缝宽需根据设防烈度和结构高度确定,以防止相邻部分在地震中相互碰撞。此外,楼梯间作为关键逃生通道,其梯段板宜采用滑动支座或设置隔离缝,避免其在地震中率先破坏形成“短板效应”。这些措施协同工作,共同构成了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要防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8316.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