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我的作业:85分 已评分
本课程形考作业为案例分析题,要求分析合理,结论正确;有计算要求的,应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案例分析一】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标明的混凝土工程量为2400m3,投标文件综合单价分析表显示:人工单价100元/工日,人工消耗量0.40工H/m3;材料费单价275元/m3;机械台班单价1200元/台班,机械台班消耗量0.025台班/m3。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综合单价法进行订价,其中,措施费为直接工程费的5%,间接费费率为10%,利润率为8%,综合计税系数为3.41%。施工合同约定,实际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量15%时,混凝土全费用综合单价调整为420元/m3。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局部漏振,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专业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施工单位拆除存在质量缺陷的混凝土60m3,发生拆除费用3万元,并重新进行了浇筑。
事件2:主体结构施工时,建设单位提出改变使用功能,使该工程混凝土量增加到2600m3。施工单位收到变更后的设计图样时,变更部位已按原设计浇筑完成的150m3混凝土需要拆除,发生拆除费用5.3万元。
问题:
1.计算混凝土工程的直接工程费和全费用综合单价。
2.事件1中,因拆除混凝土发生的费用是否应计入工程价款?说明理由。
3.事件2中,该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增加到2600m3,对应的工程结算价款是多少万元?
4.事件2中,因拆除混凝土发生的费用是否应计入工程价款?说明理由。
5.计入结算的混凝土工程量是多少?混凝土工程的实际结算价款是多少万元?(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答案:
问题1:全费用综合单价=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直接工程费=100×0.4×2400+275×2400+1200×0.025×2400=828000(元)=82.8(万元)
全费用综合单价={[828000×(1+5%)×(1+10%)×(1+8%)×(1+3.41%)]/2400}元/m3=445.03(元/m3)
问题2:事件1中,因拆除混凝土发生的费用不应计人工程价款。
理由:施工质量缺陷造成损失,属于施工单位责任范围,返工增加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工期不予顺延。
问题3:事件2中,该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增加到2600m3。施工合同约定,实际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量15%时,混凝土全费用综合单价调整为420元/m3。通过计算可知,实际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量为8.3%(200/2400),所以对应的工程结算价款仍按原综合单价结算,即:结算价款=445.03×2600=1157078(元)≈115.71(万元)。
问题4:事件2中,因拆除混凝土发生的费用应计人工程价款。
理由: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造成拆除混凝土,属于建设单位承担责任范围。
问题5:计入结算的混凝土工程量=26004-150=2750(m3)
实际结算价=2750×445.03+53000=1276832.5(元)≈127.68(万元)。
【案例分析二】(35分)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匀速进行。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准备期间,由于施工设备未按期进场,施工单位在合同约定的开工日前第5天向项目经理机构提出延期开工的申请,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给予书面回复。
事件2:施工准备完毕后,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后认为:施工许可证已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征地拆迁工作满足工程进度需求,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已到位,但其他开工条件尚不具备。总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工程开工报审表。
事件3:工程开工后第20天下班时刻,项目监理机构确认:A、B工作已完成;C工作已完成6天的工作量;D工作已完成5天的工作量;B工作在未经监理人员验收的情况下,F工作已进行1天。
问题:
1.总监理工程师是否应批准事件1中施工单位提出的延期开工申请?说明理由。
2.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该工程还应具备哪些开工条件,总监理工程师方可签发工程开工报审表?
3.针对上图所示的施工进度计划,确定该施工进度计划的工期和关键工作。并分别计算C工作、D工作、F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4.分析开工后第20天下班时刻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分别说明对总工期及紧后工作的影响,此时,预计总工期延长多少天?
5.针对事件3中F工作在B工作未经验收的情况下就开工的情形,项目监理机构应如何处理?
学生答案:
问题1:总监理工程师不应批准事件1中施工单位提出的延期开工申请。理由:根据有关规定,如果承包人不能按时开工,应在不迟于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前7天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延期开工的理由和要求,本案例是在开工日前5天提出的,不符合规定,所以不应批准。
问题2:该工程的开工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总监理工程师批准;(2)测量控制桩、线已查验合格;(3)承包单位的施工机具、施工人员已进场,主要工程材料已落实;(4)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信等已满足开工要求。
问题3:总工期为75天,关键工作为A,D,E,H,K
C工作:自由时差为27天,总时差37天;
D工作:总时差为0,自由时差为0;
F工作的总时差为21天,其自由时差为0。
问题4:C工作拖后5天,但不影响其紧后工作和总工期;D工作拖后6天,将使其紧后工作E的最早开始时间拖后6天,并将导致总工期延长6天,因为D工作是关键工作;
工作F较为特殊,暂时先撇开工作B未进行验收的因素分析,工作进行至第20天时,工作F拖后1天,将导致其紧后工作I的最早开始时间延误1天,但并不影响总工期,因为F工作的自由时差为0,总时差为21天。但若工作B的验收或质量问题(若有)的处理将进一步影响工作F,则工作F延误的时间将会更长,甚至可能影响到总工期。综上,预计总工期将延长6天。
问题5:项目监理机构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局部工程暂停令;
(2)责令施工单位对B工作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按报验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申报验收;
(3)项目监理机构按验收程序对B工作组织验收;
(4)若验收合格,尚应检查F工作的已施工部分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若符合,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复工令,方能进行F工作的施工;
(5)若B工作的验收结果不合格,应责令施工单位编报处理方案,经监理方审查同意后,由施工单位照方案进行处理,项目监理机构应对处理过程进行跟踪检查,质量处理完成后,再按上述第(2)——(4)步程序执行;
(6)若F工作已施工部分不符合质量要求,亦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再按上述第(4)步程序执行;
(7)由施工单位承担所造成的费用及工期损失。
【案例分析三】(35分)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将打桩工程分包。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打桩工程开工前,分包单位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送了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及相关资料。专业监理工程师仅审查了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认为符合条件后即通知施工单位同意分包单位进场施工。
事件2: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视时发现,施工单位正在加工的一批钢筋未报验,立即进行了处理。
事件3: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发现已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经分析,有以下原因:
(1)现场施工人员未经培训。
(2)浇筑顺序不当。
(3)振捣器性能不稳定。
(4)雨天进行钢筋焊接。
(5))施工现场狭窄。
(6)钢筋锈蚀严重。
事件4:施工单位因违规作业发生一起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该事故发生后,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暂停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后,出具事故调查报告,项目监理机构接到事故调查报告后,按程序对该质量事故进行了处理。
问题:
1.提出事件1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说明理由。
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事件2?
3.将项目监理机构针对事件3分析的(1)~(6)项原因分别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之中,并绘制因果分析图。
4.按损失严重程度划分,事件4中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写出项目监理机构接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对该事故的处理程序。
学生答案:
问题1:事件1中:
(4)专业监理工程师接收分包单位的报审表及相关资料不妥,按照总分包的合同管理关系,分包单位的资格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应通过施工单位报送。
(5)专业监理工程师仅审查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不妥,还应审查业绩,专职管理人员的资格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
(6)按照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职责,专业监理工程师通知施工单位同意分包单位进场施工不妥。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单位的资格材料进行完整的审查后,还应提交由总监理工程师认可,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同意分包单位进场的通知。
问题2:事件2中:
(4)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职责和权限的规定,应立即指令施工单位停止未经报验钢筋的加工作业。
(5)按照施工合同对材料检验的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抽检、报验。
(6)将此事件及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问题3:
第(1)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人员之中。
第(2)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方法之中。
第(3)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机械之中。
第(4)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环境之中。
第(5)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环境之中。
(6)项原因归入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要因的材料之中。绘制的因果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问题4:事件4中: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000万元,应属于较大事故。
(4)项目监理机构接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对该事故的处理程序:①首先要求施工单位提出事故处理方案,经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并共同签认后,指令施工单位执行;②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按签认的处理方案进行返修、加固处理;③检查验收事故处理后的工程质量;④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后,签发《工程复工令》。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8513.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