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2范文

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作业题目:过程性考核作业2——实践性环节(占形考成绩的30%)

作业要求:作业说明及要求:请各位学员按照题型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结合网上学习辅导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作业必须在页面上提交,不得以附件形式提交,否则为零分。
1、本课程实践环节(形考作业2)是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撰写一篇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具体要求如下:

1、学员自主分组,以3人为1组,分组讨论学习,形成小组调研提纲,分工协作,形成各自调研计划,明确调研时间、地点,分头实施,独立完成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要充分吸收、消化、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工作、地域、行业特点,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用生动的语言、一手的材料和真实的感受,阐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认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

3、没有调研内容的研究报告成绩为不及格,抄袭者为零分。

4、报告要求格式规范、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言之有物。

5、作业必须在页面上提交,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否则为零分。

格式:

题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号宋体,加粗)

班级 学号 姓名

正文:

开放性题目,建议自行使用AI生成后人工润色,防止雷同0分(年费可专享定制)

(参考范文三篇)

参考范文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

一、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又需结合时代需求注入新内涵,更要扎根基层实践汲取生命力。作为苏州地区的一名网格员,日常工作中既要面对社区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居民,也要处理邻里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组织、政策宣传解读等事务,深刻体会到文化在凝聚社区共识、改善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关键作用。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既有 “小桥流水人家” 的江南文化底蕴,又有 “开放包容、敢为人先” 的现代发展活力,这种 “传统与现代交融” 的地域特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本次研究通过走访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整理基层案例等调研方式,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 “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核心思想,从基层视角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与价值,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二、扎根地域文化:以苏州特色激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基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要任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地域特色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苏州拥有 2500 多年建城史,昆曲、评弹、苏绣、园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本次调研中,通过走访苏州姑苏区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工业园区斜塘老街,以及参与社区组织的 “苏绣体验课”“评弹进社区” 活动,发现地域文化的活化利用能有效增强居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以本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区为例,2024 年上半年,社区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开展 “非遗进万家” 系列活动:每周六下午邀请苏绣艺人教居民绣制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图案,让居民在穿针引线中感受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每月组织一次 “评弹讲政策” 活动,艺人用苏州方言将 “乡村振兴”“垃圾分类” 等政策编进评弹唱词,既保留了评弹 “软糯婉转” 的艺术特色,又让政策宣传变得通俗易懂。调研中,78 岁的社区居民王阿姨表示:“以前觉得‘社会主义文化’离我们很远,现在绣着‘中国梦’的苏绣、听着讲政策的评弹,才知道传统文化里也能有新时代的味道,我们老百姓也能参与到文化建设里。”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看,这种 “地域文化 + 时代内涵” 的实践,正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不是抽象的、脱离实践的,而是扎根于具体地域、服务于人民需求的。苏州基层社区将昆曲、苏绣等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既避免了传统文化 “束之高阁” 的困境,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了 “江南韵味” 的表达,使文化传承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 “让文化活在群众生活中”。

三、立足基层实践:以网格员工作为纽带,推动文化服务 “接地气、暖人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 “为人民服务”,而基层是文化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作为网格员,日常工作中既要收集居民的文化需求,也要组织文化活动、解决文化服务中的 “痛点”,这种 “贴近群众、深入一线” 的工作特性,让基层成为文化建设的 “主战场”。本次调研通过记录网格工作台账、访谈 15 名社区居民、整理 3 个典型案例,发现文化服务只有 “接地气、暖人心”,才能真正发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

案例一:解决 “老年群体文化需求断层” 问题。本人负责的网格内有 60 岁以上老人 128 名,其中 85%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参与线上文化活动。2024 年 3 月,通过调研收集老人需求后,社区联合本地图书馆开展 “银发课堂”:每周二上午在社区活动室开设 “书法入门”“智能手机使用(文化类 APP 操作)” 课程,网格员协助老人注册 “学习强国”“苏州数字图书馆” 等平台,教老人在线听戏曲、看红色电影。截至 6 月,已有 92 名老人参与课程,82 岁的张爷爷学会用手机看《觉醒年代》后说:“以前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能跟着‘学习强国’学党史、听京剧,感觉自己也跟上了新时代的文化生活。”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黄金VIP黄金VIP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禁止转载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黄金VIP,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9354.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

(0)
上一篇 20小时前

相关推荐

  • 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1答案

    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1单选题答案 1、无产阶级和()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A、工人 B、人民 C、农民 D、人类 学生答案:D 2、哲学通过()以理服人。 A、逻辑论证 B、抽象论证 C、科学论证 D、数理论证 学生答案:A 3、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的哲学范畴”。 A、存在方式 B、客观实在 C、客观对象 D、运动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小时前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邮件:xingkaowang@163.com

QQ:99437077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人工解题

人工解题

会员学期新增题免费解答

年费享实践作业、小论文定制

可单独实践报告、小论文定制

解题QQ:994370779

售后反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