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公共基础课
-
江苏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作业一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作业一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关于文学的含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富于文采是指不包括似乎不加修饰的简朴的语言形态。 B、文学在古代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的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C、狭义的文学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D、文学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 学生答案:A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魏晋…
-
江苏开放大学文学概论BBS:结合作品,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
结合作品,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征。 大家在讨论时要结合古典文学作品分析说明哦! 以下是参考示例: 意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创设出的丰富的有生命的艺术空间。现实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的,所以,意境也要体现出这种变化来,让读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  …
-
江苏开放大学文学概论BBS:谈谈你对文学语言文采的理解
参看课程相关网页讲义,并联系你所熟悉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文学语言文采的理解。 论坛发帖要求: 1.讨论内容必须围绕“文学的语言文采”这一主题 2.讨论内容必须联系某一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3.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字数不少于200 学生答案1: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文学的语言文采一直被视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文采,往往决定着读者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和深入…
-
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 A、2011年 B、2007年 C、2003年 D、2000年 学生答案:C 2、第一次明确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定义的,是() A、1951年经政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定》 B、1960年2月11…
-
江苏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工具及应用第一次形考作业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网络学习工具及应用第一次形考作业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用户在网上最常用的一类信息查询工具叫做( ) A、网络加速器 B、离线浏览器 C、ISP D、搜索引擎 学生答案:D 2、小刘在一个BBS中看到一篇有关今年高考的帖子,他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可BBS网页上却说他没有跟帖的权限,原因是( ) A、他是以版主的身份登录进去的 B、他是以游…
-
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二单元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二单元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老人李某74岁,亲笔写下遗嘱:“2个女儿都读完大学,在外地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小儿子李文,中学毕业尚在待业,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我别无长物,百年之后,所遗房屋三间,在某某路某某号,归李文继承。”老人亲笔签名,记明年月日。不久老人去世。这份遗嘱()。 A、违反男女继承权平等的原则 B、无见…
-
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小张和小黄是好朋友因小事闹翻了,小张在其照片上随意涂画,并弄成搞笑形象印刷出售营利,侵犯了( )。 A、名称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姓名权 学生答案:C 2、《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16 B、8 C、10 D、1…
-
江苏开放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纸考复习题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纸考单选题23年秋 1、()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十月革命 答案:D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A、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为中国…
-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连云港的()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A、连岛 B、渔湾 C、海州 D、云台山 学生答案:B 2、江苏泰兴市取(),五业兴旺之意命名。 A、泰县 B、泰然兴起 C、国泰民安 D、泰州 学生答案:C 3、泗洪县()镇发现的“下草湾遗址”,表明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逐水而居…
-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第二次形考高分参考答案23年秋
一、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地域文化△第二次形考单选题答案23年秋 1、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的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A、南京 B、苏州 C、扬州 D、杭州 学生答案:A 2、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 A、南京 B、淮安 C、扬州 D、苏州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