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海底捞 KPI 绩效考核实践
作为国内成功的餐饮企业之一,有人总结海底捞的成功秘诀就是两招:一是 把员工当家人看,二是把顾客当上帝看。但我们今天不和大家分享它的成功经验,而是谈一谈海底捞在KPI绩效考核实践中走过的一些弯路,也许这些弯路、失败的经验更能让朋友们获得有益的启发。海底捞在KPI绩效考核实践中走过的一些弯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事与愿违的 KPI
1.对服务员考核点台率
海底捞曾经将点台率作为考核服务员的关键指标。根据该指标,客人如果来店就餐时,点哪个服务员的次数越多,就代表客人的满意度越高,从而那个被点名服务的服务员的奖金也就越高。这听上去挺合理。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很多服务员为了赢得更高的点台率,不惜利用手中的赠品权给客人免费赠送黄豆、豆浆、小菜等食品,而且服务员之间相互攀比,看谁给客人送的东西多。结果可想而知,以点台率为指标的客观绩效考核导致服务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服务员的点台率是上去了,奖金拿的也多了,但是整个分店的成本也上去了,利润率便下来了 。
2.对分店考核利润
由于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是总部控制了选址、装修、菜式、定价和工资等大项, 分店为了提高利润,就只能拼命在小项支出上节约成本,结果导致该换的扫把没 有换,该送的西瓜没有送,给客户提供的毛巾也没有及时更新。为了短期利润考 核指标,导致分店变相地降低了服务质量,短期利润是上去了,但长期来看减少了客人,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对分店考核翻台率
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海底捞曾经对分店考核翻台率。翻台率越高,证明 客户满意度越高。可是这样一来,分店为了追求翻台率,又闹出了一些麻烦。海 底捞生意火爆,不预订肯定没有位置,但是预订了,客人晚到了几分钟,结果发现还是没位置。因为预订客人晚到,意味着空台,翻台率就会下降,这时候分店就会把预订好的位置让给别的客人。这就造成分店考核翻台率,反而造成了客户满意度的下降。
二、啼笑皆非的 KPI
为了提高服务员的服务质量,海底捞曾经在考核服务员时设置了非常细化的KPI。 比如客人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客人的手机一定要拿套装上,否则,就会被扣分。结果却演变成只要来一个客人服务员都送眼镜布。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须给你加上。最好笑的是手机套。有的客人说不用,服务员却说我给你套上吧,客人说真不用,结果服务员会趁客人不注意的时候,把手机抓过去给套上。
三、难以落地的 KPI
海底捞在给员工提供住宿方面有一个KPI:员工从餐厅到宿舍步行不能超过20分钟。因为员工下班很晚,如果走得远的话就太累了。餐厅一般都设在繁华地段,离繁华地段20分钟的地方都是很贵的小区,而海底捞依然坚持在高档小区给员工租房子。网上很多文章对于海底捞这个指标的设置都是一片赞誉,认为是对员工关怀的管理典范。但是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来讲,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一项KPI。繁华闹市区的房子房租高暂且不谈,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往往一房难求,海底捞一家分店这么多员工,上哪儿能找到这么多房源呢?这项指标真的是看上去很美,实则很难落地。
四、走向极端的绩效考核
正因为海底捞在 KPI 设置上走过这么多的弯路,因此,海底捞的张勇干脆去掉了所有量化客观的绩效考核指标,走向了极端。他主要选取三个主观评价指标:顾客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和干部培养数量。对顾客满意度的考核方式,是派小区经理去分店巡查,询问店长关于客人的满意情况;对员工积极性的考核方式,是以上司评价为主,以抽查和派遣“神秘访客”为辅;对干部培养数量的考核方式,看管理者培养了多少个分店店长和一级店店长。上述所有的考核,全都是上级的主观评价。这种完全主观的绩效评价,非常容易导致争议,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管理成本。
根据海底捞绩效考核案例,分析其在实施KPI绩效考核中存在哪些问题?
要求:学员根据案例分析结论,提交不少于600字的报告。
开放性题目,建议自行使用AI生成后人工润色,防止雷同0分(年费可专享定制)
开放性题目不提供范文,防止雷同,有需要可联系客服付费定制(年费可专享定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9073.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