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一、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营养学作业1单选题答案
1、用于评估群体中某营养素摄入不足发生率的指标是()。
A、EAR
B、RNI
C、UL
D、AI
学生答案:A
2、合理营养的核心是()。
A、仅摄入有机食品
B、能量和营养素的量及比例满足不同生理阶段需求
C、每天食用五种以上蔬菜
D、摄入高热量食物
学生答案:B
3、哪种维生素缺乏表现为眼、口腔和皮肤的炎症反应,早期表现为疲劳、乏力、口腔疼痛;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的病变,称为“口腔生殖系统综合症”。()
A、维生素D
B、维生素B2
C、维生素A
D、维生素K
学生答案:B
4、生物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素并转化为自身组织的过程称为()。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消化吸收
D、中间代谢
学生答案:A
5、下列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膳食脂肪是()
A、花生油
B、橄榄油
C、椰子油
D、玉米油
学生答案:C
6、缺乏哪种矿物质会导致克山病。()
A、氟
B、铁
C、硒
D、碘
学生答案:C
7、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功能比正确的是()
A、蛋白质12~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40~50%
B、蛋白质15~20%,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0~60%
C、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0~65%
D、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
学生答案:C
8、预防营养素缺乏,同时又降低慢性病风险而提出的每日摄入量的上限和下限的是()
A、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B、特定建议值(SPL)
C、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D、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
学生答案:A
9、能量单位换算关系:1千卡(kcal)=()千焦耳(kJ)
A、0.239
B、0.138
C、4.234
D、4.184
学生答案:D
10、机体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各种脂肪酸之间还要有适当的比例。目前,认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饱和脂肪酸(S)的比值为:P:M:S为:
A、1:1:1
B、1:2:1
C、1:2:4
D、2:1:2
学生答案:A
11、下列关于脂类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A、类脂主要包括磷脂和固醇类,约占全身脂类总量的15%
B、脂肪中三分子脂肪酸结构的各不相同,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脂肪呈现的不同特性和功能。
C、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约占体内脂类总量的95%
D、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学生答案:A
12、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相对较低。
A、错
B、对
C、不知道
学生答案:A
13、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人体每天的需要量或从膳食中供给量,以克计算的是()
A、宏量营养素
B、微量营养素
学生答案:A
14、下列关于影响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因素说法错误的有:
A、体重越重者,做相同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B、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C、工作越不熟练者,消耗能量就越少
D、肌肉越发达,活动时能量消耗越多
学生答案:C
15、影响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因素说法不正确是:
A、劳动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B、工作越不熟练者,消耗能量就越多。
C、体重越重者,做相同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D、肌肉越发达,活动时能量消耗越少。
学生答案:D
二、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营养学作业1多选题答案
1、以下属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指标的是()。
A、RNI
B、AI
C、UL
D、EAR
学生答案:A;B;C;D
2、下列属于宏量营养素的是()
A、脂类
B、矿物质
C、维生素
D、碳水化合物
E、蛋白质
学生答案:A;D;E
3、人体矿物质缺乏与过量的原因有()
A、食物成分与加工因素
B、人体自身因素
C、地球环境因素
学生答案:A;B;C
4、以下哪些糖属于非淀粉多糖。()
A、纤维素
B、低聚果糖
C、半纤维素
D、果胶
学生答案:A;C;D
5、关于铁的消化与吸收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离子铁,须在胃中经过胃酸作用使之游离,并还原为二价铁后,才能被肠粘膜吸收,与血红素铁不同,非血红素铁的消化吸收受膳食因素的影响。
B、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与原卟啉结合的铁。此种类型的铁不受植酸、磷酸等的影响,其吸收率较非血红素铁高。吸收过程不受其它膳食因素的影响,吸收率可达到20%~25%。
C、膳食中铁的吸收率平均约为40%,与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有很大的关系。食物中的铁可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类,它们以不同的机理被吸收,因此各种食物间有很大的差异。
D、动物组织蛋白质的铁吸收率较高,可达15%~20%。但纯蛋白质,如乳清蛋白、面筋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对铁的吸收还有抑制作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9421.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